在谈《一念无明》之前,想先说说余文乐。
在我的印象中,余文乐的电影生涯中有三次演技爆发:《无间道2》、《军鸡》、《志明与春娇》。
不过……《无间道2》他努力的方向基本是对梁朝伟的尽力模仿,《军鸡》中的玩命总是被同导演的《狗咬狗》比下去,《志明与春娇》的成功,主要还是靠着形象气质和导演兼编剧彭浩翔的港味幽默。
更多时候,他不是基本看外型的男主角,就是香港大制作中打酱油的存在。《无间道》的导演刘伟强曾说他是个勤奋的演员,你大致可以猜想到他的努力,但是香港电影产业的衰落不允许他在各种商业片里有进一步的发挥。
独立电影《一念无明》恰恰给了他一个机会,通过从细枝末节释放角色内心的压抑感,以及极端的情绪反差,余文乐非常出彩地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演员的素质。
至于曾志伟,讲真,善于演喜剧的人更容易让人落泪。

男主角阿东是个躁郁症患者,曾经失手害死了同样患有此病的母亲,走出精神病院,新生活开始打击便接踵而至——找不到工作、遭同事歧视、受未婚妻痛恨,被邻居驱逐。
阿东的父亲是个货车司机,为了避开经常发脾气的妻子常年在外,很少照顾自己的孩子。
弟弟阿俊去美国念书定居,再也没回来管过家人。
出院后的阿东和父亲两人挤在几平方米大的房间里。在这栋楼里,住着形形色色的人、不大热络的邻居。隔壁的孩子天天被母亲教导“好好念书向上流动”,也只有他愿意主动和阿东说说话。

细碎日常夹杂着阿东心中暗涌的回忆,电影以一种十分压抑的氛围缓缓推动着主线剧情。父子之间若即却也若离的关系,未婚妻带着恨意泪流满面地表达宽恕之意(当时从这段想到了《密阳》,但是《密阳》是要尖锐揭穿宗教的虚伪,《一念无明》中宗教作为一个契机和展现人性矛盾之处的手段),发病的母亲带给自己的痛苦情绪和怀念之情,凡此种种矛盾,都让这部故事与题材沉闷的电影处处充满张力,鲜明地呈现出底层市民在窘迫生活环境下的挣扎。
因此,虽然《一念无明》聚焦于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,甚至在片尾字幕中呼吁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关心情绪病患者,但是电影在人物、环境的塑造上,都表现出了关注整个社会、关切个体生命、关怀底层人群的大气度。

《一念无明》是以积攒情绪,到爆发情绪,再到缓慢纾解情绪的方式展开的。阿东出院后试图回归社会的经历中不断穿插着弑母的回忆,像一场噩梦纠缠着阿东,也让生活中偶然出现的希望瞬间黯然无光。于是再次发病和网络带来的伤害点燃了弥散在空气中的绝望情绪。
那个平常待人温和的青年怎么就突然暴怒,又怎么就突然止不住地流泪但就是一言不发呢。
他抑郁的神情可能是理性支配自我时卸下一切的疲惫状态,也可能是发病时极端失落的表象。余文乐把这份抑郁演得如此暧昧,于是让那个温柔的、却也会有些令人提心吊胆的天台戏看着特别地动人——这里面充满着能让人豁然开朗的希望。
“为什么这些花都死了呢?”孩子问道。
“可能是这里的环境不适合它们吧。它们应该搬到别处去。”
“那就去把这环境变得适合它们生活吧。”

这里人口众多,空间狭窄,环境嘈杂,这里是无数人想要突出生活重围的底层。
这里的人昨天也好、今天也罢,都在用自我保护的心态对待他人。
然而有个孩子,在用自身行动,努力去温暖一个病怏怏的、无助的人。
那么这个病了的人将不再是一株盘着藤向上也被藤所束缚的花,而是一只鸟,在天空之下的束缚之外,振翅翱翔。

Asuku.
17.04.21

评论
热度(270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曾根崎宇玖砂 | Powered by LOFTER